李小燕

 职称:高级工程师

 邮箱:382333226@qq.com

 办公地址:应天校区综合楼

 主讲课程:建筑力学、工程项目管理

个人简介

工学硕士,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200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年4月就职于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任土建工程师;2009年4月~2020年6月就职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所长助理等。长期从事道路材料与结构的研究、设计、评价及工程应用,现场技术咨询以及标准编制等工作,主持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近30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编国家标准2项,中国团体标准1项;多次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多次,并作学术报告。

论文发表情况

[1] 中法美热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范体系比较研究,专著,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三作;

[2] 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知识图谱构建路径,西部素质教育,2023,一作;

[3] 美国和法国旋转压实法对耐久性高模量混合料的影响比较研究,现代交通技术,2017,一作;

[4]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指标与车辙深度发展相关性研究,现代交通技术,2017,二作;

[5] 中国、美国和欧洲沥青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中外公路,2015,一作,北大核心;

[6] 中国、美国和欧洲集料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比较研究,公路工程,2015,二作,北大核心;

[7] 耐久性高模量混合料间接拉伸模量试验影响因素研究,公路工程,2015,二作,北大核心;

[8] 矿物纤维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研究,石油沥青,2014,一作;

[9] Lab Evaluation of French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 (EME2) andPreliminary Recommendation of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AdvancedMaterial Research,2013,二作,EI;

[10]PerformanceEvaluation of Durability and High Modulus Mixture by 30# Asphalt,ISAP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vy Duty Asphalt Pavement andBridge Deck Pavements,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12,一作;

[11] Water SensitivityEvaluation of French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EME) Using American,European and Chinese Test Method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sphalt Pavements,2010, 一作,ISTP。


主持/参与项目情况

纵向

[1] 长寿命路面(30年以上)技术预研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9.02-2020.04,参与;

[2] 团体标准《公路高模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T/CHTS 10004-2018),中国公路学会,2016.06-2018.12,参与;

[3] 国家标准《沥青混合料专业名词术语》(GB/T 37383-20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08-2018.12,主持;

[4] 国家标准《道路用高模量抗疲劳沥青混合料》(GB/T 36143-201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08-2019.12,参与;

[5] 江苏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3.08-2016.06,参与;

[6] 沥青路面抗车辙试验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3.08-2014.12,主持;

[7] 路面再生技术标准化总结与推广应用-子课题: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3.04-2014.11,参与;

[8] 公路工程路面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2.04-2013.06,主持;

[9] 国省干线公路交叉口改造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应用研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1.04-2013.04,参与;

[10] 沥青路面关键技术体系在非洲国家的建立和应用合作研究,科学技术部,2009.11-2012.12,参与。

横向

[1] 基于工程模拟计算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建筑力学》工程实例素材集的建设探索研究,2021.05 -2023.04,主持;

[2] 绩效托管(PBC)公路养护模式研究,2022.01-2022.02,主持;

[3] 2018年中石化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评价,2018.01-2018.12,主持;

[4] 中国石化春风塔河油沥青及混合料老化性能评价,2016.08-2017.12,主持;

[5] 聚合物改性沥青添加剂(PPA)技术评估,2015.10-2017.06,主持;

[6] 金陵50号沥青性能评价及工程应用研究,2015.03-2016.03,主持;

[7] 中国石化供西藏沥青评价和技术服务,2014.06-2015.12,主持;

[8] 多聚磷酸改性道路沥青的技术研究开发,2013.01-2014.11,主持;

[9]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研制和基于硫磺的道路材料开发,2012.10-2013.12,主持;

[10] 低标号沥青颗粒工程应用技术服务,2012.09-2013.12,主持;

[11] 硬质沥青性能评价及应用研究,2010.12 -2012.12,主持。


获奖情况

[1] 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奖,个人排名第1;

[2]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个人排名第3;

[3] 江苏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6;

[4]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7;

[5]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9。


授权专利

[1] 试验台(移动实验室),外观设计,2018-04-13,第一发明人;

[2] 基座铰点位置可自动调节六自由度头颈部柔性外骨骼系统,发明专利,2018-12-21,第四发明人;

[3] 实验室边台(移动实验室),外观设计,2018-4-13,第四发明人;

[4] 移动式实验室,日本专利,实用新型,2018-07-05,第五发明人;

[5] 一种人体头部负载的柔性助力与跟踪装置,实用新型,2016-12-14,第四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