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向党 筑梦无障 有爱同行 ——建筑工程学院赴连云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一)

发布者:孔萌发布时间:2024-07-29 09:10:42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自身专业,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痛点”和“堵点”,7月21日,建筑工程学院“有爱无碍”基层服务践行团来到连云港,通过参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陇海公寓、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了解民主革命时期连云港党组织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同时调研各场馆中的无障碍设施是否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本次实践活动由指导教师苏海花、仲青、汪博恺带队,学生杨静宜、陈嘉伟、宁可、张红旭、王甲一、魏晨阳共同参与。

追寻革命道路,探索“无碍”前行

21日下午,实践团队一行首先来到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作为大型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设施完备, 团队成员以残障人士视角进行参观,对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出入口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等无障碍设施进行体验与测量,将测量数据与《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能切实满足残障人士需求,并对场馆工作人员展开采访调研。

调研结束之后,实践团队进入馆中参观学习,缅怀了民主革命时期连云港党组织、红色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功勋,深刻理解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珍惜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探访勇士事迹,践行“无碍”初心

22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聆听工作人员讲解青口战役中的十八位勇士同仇敌忾,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的红色革命故事。同学们从纪念馆内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物品中了解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实践团在参观过程中发现,该场馆的无障碍设施配置不尽完善,随即展开了详尽的测量和分析工作,对场馆内的入口、通道、解说屏幕和出口等关键区域进行了精确测量,并结合现有建筑结构,考虑了残障人群体验和操作的便利性,设计出了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在完成方案设计后,团队将根据方案整理出详尽的报告,工作人员表示会根据报告内容尽快落实改进措施,以提升场馆对广大访客的服务水平。

经过对红色纪念场馆的走访调研,实践队员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未来,建筑工程学院“有爱无碍”基层服务践行团将继续以专业能力和服务精神,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实用且有益的公益服务,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社会包容进程,多思多想,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贯通起来,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文:张红旭、汪博恺/图:宁可/审核: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