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建筑之美 传承工匠精神 ——建筑工程学院赴高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四)

发布者:孔萌发布时间:2024-08-08 01:23:50浏览次数:11

为进一步将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创新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建筑工程学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寻迹建筑之美”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7月14至16日,学院建筑装饰系教师曹阳、孙丽君带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黄文、薛婷、吴庆雪、付静四位同学,组成实践小分队,前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高邮市,开启了一场收获满满的寻访之旅。

抗战纪念塑灵魂,文游台前忆先贤

实践小分队抵达高邮的第一站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氛围,展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同学们在这里仿佛穿越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深刻体会到了胜利的来之不易。他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和平,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传承和发扬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

随后,小分队来到了古文游台。这座极具标志性的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如鸟翼轻展,斗拱错落有致,尽显文化韵味。同学们在这里徜徉,仿佛能触摸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雅情致,深切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寻访之旅,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同学们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之门。

镇国寺内悟慈悲,盂城驿处寻古今

在镇国寺,同学们被其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和错落有致的殿堂所震撼。寺庙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而精湛的建筑工艺更是让同学们对工匠们的巧思和技艺赞叹不已。此次参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做事要有专注和坚持的精神,如同工匠修建寺庙一般,用心去对待每一项学习和工作,才能成就卓越。

紧接着,小分队前往了古盂城驿。这座历史悠久的驿站建筑保存完好,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同学们穿梭其间,仿佛能看到昔日邮差们忙碌的身影。通过参观,他们不仅了解了古代邮驿制度的发展和重要性,还体会到了古代工匠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智慧。这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望,他们表示要努力学习,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南门大街烟火气,汪曾祺馆炼文章

在南门大街,同学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烟火气息。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传统的民居、店铺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他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并意识到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人们的生活记忆和情感,要尊重和保护这些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让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小分队来到汪曾祺纪念馆。这座设计精巧、充满文艺气息的纪念馆展示了汪曾祺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同学们在这里深入了解了这位文学大家的创作历程,并感受到了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这激励他们热爱文学创作,用文字去描绘生活中的美好,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此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小分队来到高邮博物馆。这座建筑现代而大气,内部陈列丰富多样。从古老的文物到现代的展品,展示了高邮的发展脉络。同学们在参观中惊叹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对高邮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让他们明白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立志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家乡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为期两天的寻迹之旅,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行走记录的方式,学习领略了包括唐宋建筑、明清建筑、民国建筑、现代建筑在内的多种建筑艺术形式,身临其境感悟了红色文化、邮驿文化、诗词文化等类型多样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在这些风格各异、内涵丰富的建筑中,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深刻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伟大与传承的重要性。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对专业学习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要向前辈们学习,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奋发进取,并要将此次实践的所感所悟及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同学。我们也相信这次经历会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心去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以专注和坚持的态度对待和做好每一件事。

(文:曹阳、孙丽君/图:黄文、薛婷、吴庆雪、付静/审核: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