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归来话成长 挺膺担当启新程 ——建筑工程学院召开2025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分享会

发布者:孔萌发布时间:2025-03-11 06:42:07浏览次数:10

为总结学院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成果,激励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3月7日中午,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在应天校区教学楼203开展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分享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亚、院关工委余宁、团总支副书记汪博恺、辅导员江胜锋、学工助理闫勇和9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分享会,会议由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邱瑞主持。

分享会上,多个实践团队和个人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历和成长感悟。

“聚小爱·无障碍”团队深入江苏省多地,对40个红色教育基地的无障碍设施现状进行了调研,并访谈了50位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结合政策与技术分析,形成了改造建议报告,并获得了有关市残联的认可。他们的调研实践活动不仅得到了省市级媒体的广泛报道,更展现了青年学子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当。

24级建设工程管理班的辛天乐同学带领实践团队走进徐州沛县,开展扶弱助残服务。他们慰问残疾人家庭,协助日常生活,传递“助人自助”的温暖理念。同时,辛天乐同学还参与了社区“农家书屋”的改造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文化建设。通过这次实践,他深刻体会到弱势群体的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精神关怀和社会融入的支持。

23级建筑工程技术1班的罗新宇同学以“用专业回应需求”为核心,参与无障碍设施调研、红色文化宣讲及山洪避险点安全排查工作。他运用所学的建筑工程知识,对发现的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他还通过讲述红军故事,激发乡亲对红色精神的共鸣。此次实践深化了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促成个人责任感与专业能力的双向提升。

24级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班的陈思佳同学在海门科技馆担任志愿者,参与望远镜组装、课堂秩序维护、手工指导及展品讲解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她提升了讲解与沟通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她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科技馆的认可,获得了优秀志愿者证书。

23级建设工程管理班的刘欣恬同学聚焦春节后河道垃圾问题,积极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团队对耒水河畔的垃圾进行了清理,他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说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有效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活动体现了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分享结束后,徐亚、余宁等为本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最后,徐亚对本次活动作总结,她对所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表示高度肯定。她指出,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得到了锻炼,更收获了切切实实地成长,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同学们在返回家乡、服务家乡的建设发展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鲜活实践,更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誓言。她号召全院学生以这些学生代表为榜样,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锻炼自己,进步成长。

(文:汪博恺/图:建工院团总支/审核:徐亚)